(校新闻网讯 记者 秦妤呈 摄影 陈宏亮)2025年3月20日晚,由图书馆和教务处联合举办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识大讲堂图书馆人文文化系列讲座第三十四讲“天籁牧歌:马头琴、长调与草原歌曲的交融之境”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由察日苏、乌吉斯古冷与朵莲珊达联合主讲。我校图书馆馆长唐兴全等多位教师以及来自全校各学院等近百名同学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图书馆老师周晖主持。
察日苏,马头琴教师,200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马头琴演奏专业,毕业以来一直活跃于舞台与讲台间,演出遍及南美、北美、阿联酋、欧洲等地区;朵莲珊达,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声乐教师,从事声乐演唱及高校声乐教学2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舞台经验。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协会会员,多次举办个人及师生音乐会、参加声乐大师班及学术研讨会;乌吉斯古冷,长调歌手,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牧民家庭,25岁拜师于蒙古族长调歌王扎各达苏荣。曾录制扎西拉姆多多响彻大江南北的佳作《见或不见》音乐版。
察日苏老师首先以时间为线索细致讲解马头琴文化的传承与演变,并介绍五位马头琴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对马头琴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随后察日苏端坐于台上,演奏了多首马头琴经典曲目,为在场所有观众带来极致的听觉享受。
乌吉斯古冷老师在讲解前以一曲长调成功调动起现场氛围,赞叹之声不绝于耳。接着他为观众们详细解释长调是怎样成为游牧生活的艺术结晶,并再次放声歌唱,介绍长调领域著名的老艺术前辈们,展望长调的当代新貌和发展未来。最后在白板上写下《赞歌》的蒙古语发音,开展现场教学,“很高兴能与大家在对长调的热爱中产生共鸣,”乌吉斯古冷说,“愿我们携手共进,让这悠扬的旋律在岁月中永续、世代流传。”
朵莲珊达老师不拘泥于刻板的课堂授课形式,用诙谐有趣的语气和肢体动作为观众们介绍民歌发展的三个历程、草原歌曲兴起的原因和代表性作曲家。在场师生与她积极互动。氛围热烈讲至兴处,她更是一展歌喉,让所有人感受到了新时代草原歌曲的多元化发展。
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在于观众们极高的参与度。在讲座的提问环节,有受朋友邀请而来的年迈护士为台上三人提出建议,有专程赶来享受听觉盛宴的中年“粉丝”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更有想要走音乐道路的本校学生诚心求教。“老师们的演奏让我感到心灵上的震撼,”王梓同说,“如果我想像您们一样走音乐的道路,需要做什么学业方面上的准备吗?”“选择权在于你,”朵莲珊达老师面带微笑,“重点是‘相信’的力量,当你确信自己可以成功,那么你就可以去勇敢追逐梦想。”众人深以为然,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于本次讲座的尾声,乌吉斯古冷带领大家一齐放声歌唱名曲《鸿雁》。察日苏用马头琴伴奏、朵莲珊达用和声作铺垫,王梓同同学在三位主讲老师的邀请下大胆地站上台领唱,现场掌声雷动。
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艺术审美,铸牢青年学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唤醒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使命,通过传统文化的活化体验,在强化图书馆文化育人与文化传播功能的同时也践行了“立德树人,文化铸魂”的教育目标。